她是全省数一数二的“超级义工”,累计做义工达2.6万小时;她是江西省红十字志愿者的领军人物之一,社会各界10000多人在她的感召下投身爱心事业;她是江西社区医疗服务先行者,累计为60多万人次提供志愿服务;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,先后在全省10多所高校、向1万多名大学生传播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正能量。她就是第44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、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邹德凤。
2013年8月28日上午,省委书记强卫在接见邹德凤时,动情地说:“你是我们的骄傲,你是我们的榜样!”
全省数一数二的“超级义工”
2002年,邹德凤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,迄今已整整13年。13年当中,她每天8小时之外,几乎都献给了爱心事业;每到周末,她要带队进社区,挨家挨户上门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,她的足迹,走遍了南昌铁路住宅区每一条街、每一条巷、每一栋楼、每一条楼道。
最有说服力的是数字。13年当中,为了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,邹德凤徙步走过的路程累计达二万五千公里,相当于走完了两段长征路;徒步登上35000层楼,相当于12座珠穆朗玛峰。
13年后的今天,邹德凤累计做义工达2.6万小时,超出红十字志愿者最高奖项“终生志愿者”的标准整整八倍,(“终身志愿者”的标准是3000小时),成为江西省数一数二的“超级义工”。
在四附院,说起邹德凤及她率领的团队,人们就会想起下面几件事:2003年非典肆虐,她主动向院领导请战,要求到抗非典一线去。她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宣传防治非典知识,前往火车站为来往旅客体检、验体温等,圆满地完成了任务。
2008年冰雪灾害期间,大量旅客滞留南昌火车站。看着这些旅客因长时间奔波劳累,身体健康状况堪忧,邹德凤心急如焚。她率领志愿者投入到抗冰雪一线,在南昌火车站候车室设立了便民医疗点,为旅客提供健康志愿服务。针对雪天路滑、摔伤旅客较多的情况,邹德凤动员筹资购买摔伤药、固定夹板、消炎药、感冒药、含片等,免费提供给旅客。整个2008年春运,邹德凤和志愿者们坚守岗位40余天,便民医疗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,每天接待旅客200多人,高峰期达300人左右,共计免费发放药品4万余元、免费测量血压及心理疏导1万余人次。
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,邹德凤毅然向省红十字会及医院请战,要求去抗震救灾第一线。因为年龄超标,她未能获准前往灾区,但她仍然心系灾区,积极投身于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种抗震救灾工作中。在南昌火车站,在南昌市文化宫,在街办社区,在胜利路步行街,她和她的团队四处筹捐,共筹集善款28万元送往灾区。
邹德凤的事迹,感动了全国数十万网民,2012年,邹德凤在“全国十大杰出红十字志愿者”评选中高居第四名。